每天25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思考 1.关于截污模式的选择 (1)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内部基本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,部分主路建有雨水管线、暗涵或明渠,村内污水通过这些不成系统的管网与雨水一同合流排入村边沟渠,并且这些雨污合流管网修建年限较长,管线未达到污水管防渗防漏修建标准,污水下渗率较高,污水收集率低,缺少维护,大部分存在淤堵、塌陷,造成村庄外部沟渠水体污染,形成黑臭水体。 (2)思考与建议 为实现在较短的时间、利用较少的投资、完成较多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任务,需要根据截污模式的分类、特点,统筹考虑区域的治理任务目标,并结合整体的投资限制情况,对每个村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,选择与任务工期、总体投资、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截污模式。根据某区的建设经验,现阶段开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,以任务目标为导向,针对污水直排以及非汛期污水出村的村庄实施“村外截污”,结合村庄周边的黑臭沟渠或小微水体治理共同实施,先从村庄外围进行污水收集处理,先易后难。同时对于村内整体环境改善较为迫切,实施条件好的村庄,可以选择“村内合流,村外截污”模式,进一步提升整体治理效果。在远期可采用“进村入户,雨污分流”模式,结合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,根据专项规划,综合考虑各类管网布置,在村内新建污水收集系统,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,彻底实现雨污分流。因此,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选择的截污模式,有利于任务目标完成及节省投资。 每天25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2.关于现有“三格式”化粪池 (1)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,部分农村居民户外采用较为简单渗井将污水自然下渗,还有部分农村居民户外设有“三格式”化粪池,但多是采用砖砌式,无防渗漏处理,离民房较近,周边无**管线,化粪池上清液下渗土壤或直排周边水体。近期采用的“村外截污”“村内合流,村外截污”模式均未涉及化粪池改造,存在污染地下水及周边水环境的隐患。 (2)思考与建议 化粪池对保护**管网的通畅,减少**大管径管道的养护周期、增加使用年限也有着**的作用。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化粪池的作用,建议对现状“三格式”化粪池进行以下改造,并且也应将渗井一同纳入改造范围内。 防渗漏改造。由于农村地区化粪池都是自家使用,离民房较近,很难满足《镇(乡)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》等规范中的要求,可能会导致民房基础地质松软,建筑物倾斜,影响房屋安全,若在水源地或自备井周边,还会影响用水安全。因此需要对现状化粪池进行防渗漏处理,可考虑一体式玻璃钢化粪池,该种方式改造时间较短、投资较少,可有效起到防渗漏作用,避免对周边建筑物及取水构筑物的影响。 处理效果改造。化粪池对污水中的污染物有比较高的去除率,但是其出水无论是与GB 5084-2005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》、还是GB18918-2002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相比差距较大,上清液直接下渗土壤,会影响地下水质。因此需对无**管网接入条件的化粪池采取地资源化、生态化的处理措施改造,由于每户居民每天污水产生量不大,可考虑将化粪池改造为五格厌氧化粪池、沼气化粪池,还可以结合土地渗漏处理技术进行改造,也可以借鉴国外净化槽相关经验,进一步提升 TP去除率,提高化粪池出水水质,减轻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。 加强清掏管理。排水系统尚不健全的广大农村地区,化粪池作为初级污水处理手段还将长期存在,但是必须对化粪池进行有效的管理,要定期清掏污泥,建立清掏制度,落实相关责任人,充分发挥化粪池初级处理的作用。